28.6.12

Watts Towers

Watts Towers也稱作Towers of Simon Rodia,在LA downtown 的南邊出現這麼一區高約30公尺的高塔群,總共17個建築體,這些towers是由義大利移民Simon Rodia利用他空閒時間,花了33年(1921~1954)建造出來,使用的是鋼管與鋼條,並加上混泥土,表面則使用玻璃、瓷磚、陶器做裝飾,在這個地方出現這樣的鬼東西,還算是蠻特別的,我就是在照片上看到,決定要來這邊看一眼。 這些建築體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廢棄物,包括床架、瓶罐、廢鐵、貝殼等應有盡有,Rodia自己稱這些塔為Nuestro Pueblo,在西班牙文中是our town的意思。神奇的地方在於他建造這些塔時,沒有使用任何特別器材,也沒有畫設計圖,就純粹用些簡單器具自己手工打造。 這裡現在是個小的the Watts Towers Arts Center,有其開放時間,採用的是scheduled tour,在tour的時候來就可以進去深入一點欣賞,並有人講解,我們不在tour時去,就只能在外面仰望,不過外面有不少解說看板,也能看到不少東西。 我一來這邊剛看到時還蠻被震撼的,值得一看,不過來這邊要小心自身安全,從USC南邊這一整片地方,都屬於治安不好的地方,程度是到我們開車經過都覺得毛骨悚然,第一次來這邊是要找一間韓國烤肉店時,GPS地址打錯意外開來這一帶,路上就類似紐約的哈林區那樣,路上的人全都像是壞人一般,感覺隨時都要被搶劫。不過如果從highway來,直攻Watts Towers,不會真的覺得太恐怖,之前那次是有點深入敵營了 :P

25.6.12

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(加州理工學院)

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叫Caltech,是理工界極富盛名的頂級學校,連有名Sitcom影集The Big Bang Theory都以在Caltech工作的人來代表最geek的人物,跟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(MIT)可說並駕齊驅。這個學校非常小,總共學生只有不到2500人,大學生不到1000,不少美國州立大學可能一個Computer Science系就超過這人數,而他們講求的是人少質精,3:1的學生教授比例大概鮮少有其他能夠較量。 Caltech校園很小,可以輕鬆步行逛校園,不過這次我們帶了小摺,因此以車代步更為輕鬆,好好看看這個孕育出31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地方。有興趣的人可以去Caltech網站下載self guided walk的地圖帶說明。我們大概是從校園西南方出發,上圖是Bechtel Mall,可以看到前方的Millikan Memorial。 Millikan Memorial是個九層樓的建築,學校的總圖所在地,這座建築在設計時就考慮地震,下面四周是幽靜的環境,也有水池、小橋等造景,裡頭有烏龜。Caltech是由Amos G. Throop在1891年捐贈出超過十萬美元創立,前三十年叫過Throop University、Throop Polytechnic Institute、Throop College of Technology這些名字。 Millikan Memorial東邊是Throop Hall之前的所在地,這是整個Caltech第一棟建築,現在已經在1971年的地震毀壞後被拆掉。往東走經過Franklin Thomas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,這邊有土木與機械系,並研究如何建造更能抵抗地震的水壩、建築等物。 東邊進入最經典的Olive Walk,開頭的北邊看到Winnett Student Center,裡頭的磚牆值得一看。Caltech的訓言是"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",絕對是所有理工的學生的夢幻學校,研究生99%都有獎助學金,因為其學生人數之少與師生比例之好,出產的校友品質幾乎掛保證,像我們這種申請不上的,來裡頭走幾步沾沾光也過癮。 Olive Walk很短,因為種了很多橄欖樹得名,上面會看到的這個1.3噸的加農炮,在Fleming House前,是Franco-Prussian War的遺物,經典的地方在於這加農炮曾被MIT的學生偷走,現今由鐵鍊鎖上。 Olive Walk底端的Athenaeum,是Caltech's faculty club,建築是根據Oxford(牛津)與Cambridge(劍橋)大學來建造,由建築師Gordon Kaufmann在1930年建造。可惜的是我們當天因為有人在此舉辦婚禮,無法到這建築內好好參觀。 不過當然,婚禮也有好處,我們就在這邊邊休息乘涼,邊欣賞完這場婚禮,見證一對佳人共結連理。 回頭往北邊走些會看到上圖這個巨大的Beckman Auditorium,這圓形建築是作為音樂會、舞會等這種活動的場地,是整個校園最特別的建築物之一。這是以美國化學家Arnold Orville Beckman命名的,他發明了pH酸鹼測試機,並在Mountain View創立了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,是現在所謂的Silicon Valley裡第一個做半導體的公司,要說是矽谷的前身不為過。 它旁邊的是Beckman Institute,前方的水池被暱稱為the gene pool。Beckman Institute是整個校園最大的房子,裡頭是各個領域的研究學者共同進行研究的場地。我們念的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(UIUC)也有一棟Beckman Institute,不意外的能猜到Arnold Orville Beckman就是在那邊念的大學,後來到Caltech念博士。下圖為Beckman Institue的正面。 Caltech有17個校友與14個非校友的教授得過諾貝爾獎,也有六名校友得過Turing Award,念CS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所謂的Nobel Prize of Computer Science。校友創立的公司包括Hotmail、Compaq、Mathworks(Matlab那間)、Intel等知名公司。 Beckman Institute前方有一片大草坪,旁邊則是同樣很豪華的Broad Center for Biological Sciences,從旁邊走過不妨仔細看看,可以從窗戶看進他們研究室內的複雜研究儀器。

22.6.12

三年二班 (Class 302) @ Irvine, LA

Address: 18090 Culver Dr, Irvine, CA 92612
Phone: 949-552-0555
Hours: Mon-Thu, Sun 11 am - 12 am; Fri-Sat 11 am - 1 am LA地區的台灣菜,三年二班算是相當有噱頭的,整間店裝飾的像是小學教室一樣,整體裝潢擺設很用心,店員還會穿制服,食物也不錯吃,無奈是在Rowland Heights的原店實在太小,位置沒幾個,經常就是要排隊吃東西,因此我們常常不願意去,這次去Irvine一帶,意外發現三年二班在Irvine也開了新店(2012年新開幕),整個店給人感覺有比較大一點,然後這次吃的感覺質感還是有維持著,還算不錯。 進來當然要好好打量他們的裝飾,佈置的非常用心,幾乎各個地方都有注意。這間店排隊分兩條,外帶有自己的隊伍,我們晚上來一次買飲料,早上來一次吃飯,晚上來買飲料人暴多,算是大排長龍,類似伴伴堂那種陣仗,而且這次發現三年二班也有新出一種模仿伴伴堂的旦伴奶的飲料,也是珍珠加牛奶冰,不過做起來就是狂輸伴伴堂,因此隔天吃飯我們就點正常的飲料不點這種了。 店內因為cash only,還附上不收手續費的ATM提款機,還算貼心。天花板上的鐵路由美國的鐵路火車Union Pacific配上台啤,有衝突的美感。 我一直覺得三年二班的葡萄柚綠茶不錯,另一杯是什麼冬瓜什麼的忘了,冬瓜味很濃頗為香醇。鐵路便當使用雙層蒸飯盒,上層是配菜,下方是排骨跟飯,頗好吃。 還點了一道大腸包小腸,弄的還蠻精緻的,幫你配好,可以夾起來一口吃到平均分配的幾種料。他們的麻油雞湯鍋也弄的很棒,吃起來過癮,不過雞肉算少。 看來Rowland Heights一帶跟Irvine兩區現在都是台灣人密集地,繼85度C在IrvineHacienda Heights各開一間後,三年二班也在Rowland Heights跟Irvine都有據點了。

21.6.12

Norton Simon Museum @ Pasadena

喜歡看畫的人可以去逛這個在Pasadena的Norton Simon Museum,之前也被稱作Pasadena Art Institute或Pasadena Art Museum,收集了不少歐洲的畫作、雕塑,與一些亞洲的藝術品。裡頭空間不大,不過還蠻值得花兩三小時好好欣賞的,總共主要是四個大館,從14~16世紀、17~18世紀、19世紀到20世紀的畫作,以時間作為主要區分,也能很明顯的看到不同時間的畫有其鮮明的不同風格。 我們參觀是採用時間順序,先從14th-16th Centuries Gallery看起,這篇文章也就以這個順序講講一些印象叫為深刻的作品。上圖是Madonna and Child with Book,是義大利畫家Raphael(拉斐爾)的作品,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(The High Renaissance)的代表之一,達文西、米開蘭基羅和拉斐爾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代表性畫家,當時義大利的商業繁榮,生活較為豐裕,因此作品上有明朗華麗、色彩豐富等特色。 這張畫家Lucas Cranach the Elder的作品是Adam and Eve(亞當與夏媧),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經常的有濃厚的宗教色彩,常常以聖經上的故事作為題材。 上圖這張Susanna and the Elders,是在講Susanna被兩個壞心的長老誣告奸淫,而被定死罪,Susanna本身相當忠貞,因此感受到極大的苦痛,大聲呼喊天主,天主聽到了後派Daniel來抌救她,是個講上帝的仁慈與憐憫的故事。 在中庭有展示一個棋組,我們相當驚訝的發現Chess是印度發明的,並在西元七世紀左右散播到波斯,之後逐漸演化出不同的版本,並在規則上有所改變,才成為今日的西洋棋。 接著進入17th & 18th Centuries Gallery,不同於前一個館看到的文藝復興風格,這邊充滿了Baroque(巴洛克)風格,Baroque這個字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變形的珍珠,它原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,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義的稱呼,現今這個詞已失去了原有的貶義,僅指17世紀風行於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。 這幅是The Triumph of Virtue and Nobility Over Ignorance,則是在18世紀的Rococo(洛可可)風格作品,Rococo起源於法國,相較於之前的巴洛克,有著更多曲線和自然形象的較輕的元素,被視為是伴隨著路易十五的過度統治而來。 這幅畫本來是設計來放在威尼斯建築的天花板裝飾,表達出美德與高貴戰勝無知,可以看看旁邊說明,細細品味畫中含意。 上圖的Interior of Saint Peter's則是畫出羅馬的教堂內部,另一張Portrait of Antoine Paris, Conseiller d'Etat,是巴洛克風格的人像油畫。 接下來到博物館的另一面,可以看到19世紀與20世紀的畫風,是跟之前截然不同的,19世紀的印象派,我們比較能接受與欣賞,而20世紀的抽象派,是讓我從小以為『藝術』就是平常人看不懂得東西的原因。這邊除了牆壁的畫外,中間走道也有不少雕刻品可以欣賞。 說到印象派,大概不能不提Monet(莫內)與Vincent van Gogh(梵谷)。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,構圖寬廣無邊,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、對時間的印象,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。上面兩圖中,上圖是莫內的The Artist's Garden at Vétheuil,下圖是梵谷的Portrait of a Peasant (Patience Escalier)。 這兩張各是Manet(馬奈)的The Ragpicker,與Edgar Degas(竇加)的Dancers in the Wings。馬奈因為名字很像莫內,容易被搞混,馬奈的畫風乍看之下應該屬於古典的寫實派畫風,其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,但其顛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模式,讓他被歸為印象派畫家。竇加最著名的繪畫題材包括芭蕾舞演員和其他女性、以及賽馬,同屬印象派,不過更具古典、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。 最後看看20世紀的作品,上圖是Pablo Picasso(畢卡索)的Woman with a Book,畢卡索可說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隻一,是少數能在生前「名利雙收」的畫家之一。 博物館樓下有South & Southeast Asian的展示館,裡頭不少雕像,不過因為亞洲藝術品我們在近期才去過舊金山Civic Center區裡的Asian Art Museum,這邊就算是比較草率的看過了。 看完畫,不如到室外享受陽光,室外部分是個Sculpture Garden,中間有個小湖,可以繞著走一圈,非常舒適。最後,這是在Pasadena頗為推薦的藝術博物館,如果到這邊,也可以考慮附近景點:LA植物園The Gamble HouseHuntington LibraryThe Langham Huntington HotelPasadena City Hall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