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8.11

Chain of Craters Road

來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絕對不能只在Crater Rim Drive逛,看完了Steam VentsJaggar MuseumSulphur BanksKīlauea Iki Crater這些點,並參加了一個Ranger Program後,我們就開進Chain of Craters Road,一路往南直到海邊,這條路上的景色非常精采,值得多做停留,雖然我們造訪時Pu'u 'O'o Crater那邊(本來那邊是岩漿冒出的地方)已經沒再冒出岩漿,但還是覺得非常值得花幾個小時開這段路。 之前好幾年來,這一整片地區都有剛出爐的岩漿流可看(當然要稍微Hiking),那Chain of Craters Road更是非來不可的地方。而且平常正常開放時,則有Hilina Pali Road可進入,別忘了多留時間進入那邊探險,靠近尾端的Pu'u Loa Petroglyphs Trail也很推薦,這麼多的東西,難怪這個國家公園只停留一天是極為浪費的(當然如果跟我們一樣倒楣,去的時候大半關閉,那也只能忍痛只去一天了)。 這條23 miles的路很好開,整條路經過的就是Kīlauea火山長期爆發的地方,因此多次被岩漿破壞又重新修路,整條路可以看到的就是漂亮的岩漿凝固的黑色岩石景觀。想看漂亮/新鮮的岩漿岩形成,來這邊準沒錯。 這邊常見的是上圖這種形狀的,叫做Rope Lava,這種型態的岩漿流稱為Pāhoehoe,字源自於夏威夷語的smooth,這種是unbroken的岩漿,形狀比較完美,主因是比較液態的流動,通常接近岩漿冒出口較為常見,因為溫度較高,岩漿越流遠,隨著溫度不夠而增加粘性(岩漿黏度主要是由岩漿中二氧化矽含量跟溫度高低來決定),就會轉換成所謂的ʻAʻā,ʻAʻā是stony rough lava的意思,在大島西岸常看到,那些很難走的尖銳破碎岩漿岩路就是這種形態的岩漿凝固而成。最佳例子就是要走去Makalawena Beach的那條trail。 火山的型態,受到岩漿的流動性及揮發成分的量影響,揮發成分的量會影響岩漿的噴發力道,揮發成分越多,火山灰及熔岩就會被噴得越高,也就是會形成較大的爆發。夏威夷這邊的岩漿,因為含二氧化矽成分少,揮發成分少而流動性高,因此會有岩漿不斷流出,而不太有大噴發現象,這一大特點,給火山研究人員絕佳的機會研究跟種火山特徵。 世界上很多火山位於板塊交界處,例如環太平洋地區的火山,而有些火山則分佈在兩個板塊分離的帶狀地區,稱作中洋脊,在這種地區,高溫的地函物質會上升,形成海底火山山脈。夏威夷這邊的火山則不同,它們並不位於版塊的交界,這種火山是因為坐落在所謂的熱點上(熱點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),而隨著版塊在熱點上移動,便形成一連串的火山(像大島上有五大火山:Kohala、Mauna Kea、Hualalai、Mauna Loa、Kilauea),繼續下去則會成為火山島群。 回到Chain of Craters Road,一開始會看到的是好幾個Pit Crater,這種地形是因地底空心而地往下陷造成,跟火山噴出處的凹陷是不同形成原因,通常pit crater會一連串的出現,好幾個crater也可能合成一個大crater。 往南開直到看到海時,會開始非常漂亮,可以讓你非常清楚的看到以前岩漿一路流入海的痕跡(上圖),配上海天一色,真的很漂亮。很多人來大島,會參加船或飛機的tour,看岩漿流入海的過程,當然,這要老天允許,有這樣的Live Show的時候,幾百塊錢的tour也非常值得,這大概是世界上少數地方,你可以近距離觀賞陸地正在被創造的過程的。 這些看到的岩漿流痕跡是在1969~1974年Mauna Ulu的噴發造成,越靠海邊越是壯觀,這種開車在岩漿遺跡旁穿梭的感覺,絕對不是文字能夠形容的。 開到底後,可以停車往海邊走些,觀賞Holei Sea Arch,這邊看海浪拍打在岸上的力道,不難體會這個Sea Arch是如何產生的。很多人喜歡在夕陽十分來Sea Arch照相,主要是這邊的夕照非常美,而且夕陽後,日光漸暗,正是進入East Rift Zone冒險看岩漿發光的好地方(光線暗才看的到),直到2007年,岩漿流都靠這邊很近,後來的流動則比較靠近Puna那面了。 之後可以走一條trail到2002~2004年的岩漿流,這段End of Chain of Craters Road值得一走,可以一路走到岩漿把路淹沒的遺跡。在這邊可以盡情的在岩漿岩上亂走,挖掘裡頭的不同formation,下圖就是ʻAʻā的形成。可以仔細觀察,這些岩石是有帶著藍紫色的結晶的,也可以稍微摸摸這些岩石,感覺很特別,岩石頗輕,有空心感, 被岩漿覆蓋的道路上插著Road Closed牌子,相當有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